面对孩子哭闹,有些宝妈因为心软会哄孩子,还有一部分宝妈怕把孩子宠坏,坚决不去哄,究竟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呢?儿童心理学专家表示:其实两种做法都有一定的道理,因为哄还是不哄,主要取决于孩子的年龄,而3岁是一个分水岭。
一、3岁以前 0~3岁是宝宝的敏感期集中爆发阶段,他们反复穿梭于“和顺期”与“执拗期”之间,时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哭个不停,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试探父母的反应,确定自己是否是被爱着的,如果在孩子哭闹时,父母装作不知道,置之不理,她领会到的是:爸爸妈妈不爱我,我需要哭得更大声引起注意力,如果父母继续不予理会,易让孩子失去安全感,变得敏感多疑。 科学研究表明,在孩子3岁之前,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哭泣置之不理,并不能养育出他们心目中“独立”的孩子,反而会并对他的将来造成很多不良影响。所以在这一阶段父母应该及时回应孩子的哭闹,让他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,能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安全感,将来会更有勇气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失败。
二、3岁以后 俗话说,“三岁看大,七岁至老。”就是指孩子在3以后,其心理特点、个性倾向能反映出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及个性,从7岁时候的脾气秉性可以预测一生的状况。研究表明,孩子3~7岁被称之为“潮湿的水泥期”,是性格及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,其未来的学习、事业及婚姻都会受到影响。因此,家长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立规矩,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,给未来发展打下夯实基础。如果他们经常哭闹,甚至是无理取闹,家长最好不要哄。
配图均源网络,图文均无关 此时,父母的正确做法如下: 1、狠下心来放任孩子哭,但要陪在他的身边,等到哭累后,再跟孩子讲道理,分析孩子问题所在。 2、如果孩子态度好转,及时给他一个拥抱,告诉他妈妈是爱你的,并给孩子擦擦眼泪。 3、事情过去后就不要再提,依旧保持平常心对孩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