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登录 注册论坛

搜索

[热点新闻] 在合肥,电动车如何“请”下楼?

[复制链接]
青阳香浓 发表于 2024-9-2 13:41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青阳香浓
2024-9-2 13:41:11 1980 112 看全部
来源:合肥日报微信端 

10秒!100秒!

两个极其平常的时间值,转瞬即逝,却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。这一切,只是因为它们与一个名叫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工具产生了关联。

电动自行车室内充电,从冒烟到起火仅需10秒钟,夺命也只需要100秒。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各种叙事,已经变得十分具体、形象。

作为一种最没有“身份标识”的交通工具,电动自行车在给更多人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,似乎又成了威胁安全的“隐匿凶手”。

以空间换时间,让电动自行车“下楼出户”是一个正确选择。当然,前提是给它们找到一个“安身立命”的场所。

只不过,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新的空间,往往又是最难的,其中充满了博弈、矛盾与说服。



01

把电动车“穿”进针眼里

胡义斌很忙。

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。作为社区“一把手”,胡义斌的职责就是把这千条线穿进一根针里,让千头万绪变成井井有条。

这段时间,他要忙的就是想办法把电动自行车“穿进”针眼里。“难,比张飞穿针还难。”胡义斌口中的“难”,就在于找地方,找到一个供电动自行车充电、停放的地方。

话虽这样说,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,还真把这件大难事干成了“细活”。从6月25日起至7月底,店埠镇光大社区增加了近150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。

一天就增加50个充电桩,一个月下来,胡义斌和他的同事太知道这里面的难了。

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持续增长。通勤半径3公里范围内,电动自行车成为最高效的出行工具。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两轮电动车社会保有量突破4亿辆。



相比城区市民,县城居民更倾向于选择电动自行车出行,方便快捷,成本较低。店埠镇,肥东县城所在地,也是电动自行车使用大户。据不完全统计,店埠镇住宅小区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到9万多辆。

“现在进城都是先骑车,然后转乘地铁。”与**县城居民类似,尽管家里有了一辆小汽车,不论是上下班,还是逛超市,程雪都喜欢骑上她那“心爱的小电驴”。

一面是逐年增长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,一面是日益凸显的公共停车资源不足问题,二者矛盾难以调和。

绝大多数居民小区在规划设计的时候,都未能充分考虑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其充电问题。等到小区建成投入使用,一切已成定局。此时,再去寻找地方建设电动自行车停车棚,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。

回迁安置小区思辰家园就在胡义斌的“辖区”,拥有居民2000多人、电动自行车400多辆,公共停车位及充电桩严重不足。

胡义斌带着小区物业、居民代表,在小区转了好几圈,几经协商,最终敲定了解决方案:将地面机动车位变更为非机动车位,所有机动车全部停到地下车库。



思辰家园地下车库较为空旷,可以容纳小区全部机动车,这就给建设电动自行车停车棚、充电桩腾出了空间。于是,300多个充电桩“拔地而起”,基本上解决了小区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难题。

同样是回迁安置小区,不同的是空间分布情况。与思辰家园的“地面宽裕”不同,铁四局机关大院北区地下空间较为宽裕。

铁四局机关大院北区位于包河区芜湖路街道,拥有电动自行车约800辆。由于空间限制,不少地方还是消防登高面,小区地面停车位仅有300多个,供给严重不足。

地面不够?向下延伸!

小区地下车库负二层尚有空间,可以容纳400多辆非机动车,能够满足居民充电、停车需求。



不过,与地面车位不同,地下车库停放电动自行车对消防安全要求更高。由于消防车无法开进地下车库,一旦电动自行车发生自燃,如何快速灭火,最为关键。

“我们在地下非机动车车库安装了烟雾报警器、喷淋管等设备,并配备了消防灭火器材。”小区物业负责人谢旭杰说,一旦发生事故,能够做到紧急处理。



相比**类型小区,一些回迁安置小区机动车保有量并不高,大多数居民更愿意选择电动自行车出行,这就给电动自行车“占用”机动车停车位提供了可能。

然而,对于公共空间本就十分有限的城市老旧小区来说,寻找电动自行车停车位可就更难了。

02

螺蛳壳里做道场

赵诗美实在没想到,就是区区30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问题,让她想尽了办法。

寿春五巷1号楼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,共有4栋单元楼,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并不多,仅有30多辆。可是,由于小区空间狭小,这30多辆车的充电是个大难题。

把电动自行车推进门厅或过道,将插线板从窗户或空调孔甩下来,“飞线”充电。这是小区居民此前的一贯操作,也是各地电动自行车最常见的充电方式。

一系列“习以为常”中,安全隐患悄然发生。

数据统计,80%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在充电时发生,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夜间充电过程中,90%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在门厅、过道及楼梯间充电。

降低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概率,关键就在于正确的充电方式。“螺蛳壳里做道场。”作为县桥社区党委书记,赵诗美将这个小区研究了好几遍,与居民面对面反复沟通,最终定在单元楼门口的人行道附近安装充电桩。

目前,寿春五巷1号楼小区建成2个点位、4段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,现已安装41个充电端口,满足了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。



过程远比结果复杂。

这些点位距离小区一楼住户较近,就有一位居民强烈反对,坚决不同意在房屋附近安装充电桩,一度让施工停滞不前。“这里面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。”赵诗美说,经过多次上门沟通,才达成了一致意见。

一根小小的充电桩,夹杂了不同的利益诉求,考验的是社区“一把手”的综合能力。



在思辰家园小区,机动车位变更为非机动车位后,对充电桩运营企业进行比价选择,紧接着就是安装停车棚、充电桩。就当所有人都觉得“按部就班”的时候,问题来了。

安装停车棚、充电桩,地面必须进行硬化,那么,谁来负责硬化?

充电桩运营企业不愿意,这会额外增加安装成本;物业公司也不愿意,回迁安置小区物业费本就很便宜;居民掏钱,那更不可能……

扯皮、推诿、无解。眼看工作即将陷入僵局,胡义斌与社区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商议决定,地面硬化由社区负责。

很快,地面硬化完成,停车棚盖上,充电桩竖起来,电动自行车在户外有了一个家。扫码或刷卡,一元钱充电5小时,就是这样,居民解决了户外充电难题。



“看过电动自行车着火的短视频,一下就烧起来了,很恐怖。”程雪说,以前没办法,只能将车子推到家里充电,现在放在户外停车棚里充电,的确放心多了。

如今,在店埠镇光大社区,各个小区停车棚里都有序停放着各种电动自行车。“社区工作就是跟居民打交道,很多时候不能斤斤计较,凡事还是要多考虑他们的实际利益。”胡义斌说。

一项工作的落地成效如何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“一把手”。在肥东县委副书记、店埠镇党委书记陈涛看来,光大社区充电桩数量的快速增长,就离不开胡义斌的执行力与工作方法。

随着一辆辆电动自行车“下楼出户”,社区的作用日益凸显,但另一支力量同样不可或缺。

03

下楼之后

充电桩安装完毕,一切只不过才刚刚开始。

好好的地面偏偏不让停,为什么非要停到地下车库?直至今天,铁四局机关大院北区仍有个别居民不理解。

“刚开始,居民反映较多的问题是,推车进出车库不方便。”谢旭杰说,中间台阶、两侧斜坡,这是连接小区地面与地下车库的路面结构,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。

哪里不方便,就改哪里。小区物业将非机动车入库通道全部改为平缓的斜坡,方便居民推车进出。尽管这样,依然有居民对此不满意,总觉得停到地下车库很麻烦。



“最大的难点就是居民不理解。”谢旭杰说,他们只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尽量给大家提供方便,“居民把电动自行车停到地下车库,随后坐电梯回家,也不算麻烦。”

改变习惯往往是痛苦的,也很难一蹴而就。

户外停车棚、充电桩建起来了,但还会有人习惯性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小区门厅或架空层,这就需要反复宣传、说服、引导。

每天晚上,由班子成员带队,随机巡查四个小区。这段时间,陈涛一直以“暗访”的方式,督查电动自行车停车整治情况。

“社区人力极其有限,日常维护要靠物业。我们希望通过随机暗访,来倒逼物业履行责任。”陈涛说,由于与居民具有天然的贴近优势,物业的作用不容小觑。

电动自行车停车整治,店埠镇专门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,将社区、物业、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纳入其中,充分发挥各方主观能动性,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截至目前,店埠镇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共有800多个,充电桩总数达到3万多个,基本满足了居民充电需求。

充电桩建成后,安全使用是关键。户外充电端口常年风吹日晒,容易发生接触不良、线路老化等问题。

店埠镇迎河家园小区拥有电动自行车3000多辆,规划建设2000多个充电桩,目前已有1400个建成并投入使用。



每次来到迎河家园小区,城南社区党总支书记朱保华总要叮嘱小区物业:一定要做好常态化管理,不仅要确保电动自行车停进车棚,更要确保充电端口安全能用。

巡逻电动自行车充电桩,现已成为小区保安日常巡逻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力高君御国际小区物业主管张海军说,除了引导居民有序停放以外,如果发现安全隐患,将立即与充电桩运营企业联系解决。



针对充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燃问题,很多小区物业都已提前做了“预案”。居民稍微留意就会发现,不少电动自行车停车棚里都挂了“红灯笼”,一旦棚内温度达到68℃,“红灯笼”将立即自爆,进行喷洒灭火。

“这是一种悬挂式干粉灭火器。”谢旭杰说,小区每个电动自行车棚都配置了3个,以备不时之需,最大程度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


如果因为自燃导致财产损失,物业也做到了防患于未然。“我们与充电桩运营企业签订了协议,引入保险公司参与进来。”张海军说,由充电桩运营企业负责协调保险公司,解决赔偿问题。

时空转换中,从不确定走向确定。跨越10秒,平安落地的电动自行车,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承载更多。

轨道交通二号线肥东段,地铁口经常停放着两千多辆电动自行车,场面极为壮观。一到傍晚,这些电动自行车就陆续离去,进入居民小区,返回它们的“新家”。

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论坛

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

查看:1980 | 回复:112

肥东论坛以服务百姓大众为宗旨!这里有最新资讯、时事热评、焦点话题、民情民生、便民服务等。这里更有一群热爱生活、热爱公益的人。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
发展历程
联系我们
本站站务
友情链接
新手指南
内容审核
商家合作
广告合作
商家入驻
新闻合作

手机APP

官方微博

官方微信

客服热线:0551-67704733 合肥玉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邮箱:455263196@qq.com ICP备案号: ( 皖ICP备15010431号-7 )
Copyright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 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