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浩荡,水田渐暖。时下,位于合肥农高区的安徽皖涛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内,小龙虾开始活跃起来,基地员工全面开启新一年的忙碌。
与**养殖基地不同的是,这是一个“农业遥感-物联网数字农场”,充满着“科技与狠活”。
“我们这个基地有1600亩,预计3月20日虾苗开始捕捞销售,4月份成虾开始上市。”安徽皖涛负责人姜涛说。跟随姜涛走进稻虾田,田埂上用来监测土壤、水文、气候等各类科技装备正在不停地运转。
2022年,该基地建设了水田物联网全自动排水灌溉系统,空-天-地一体化农业遥感一张图农情监测系统,稻渔智能物联网传感式环境测控系统等。“项目建成后,农事生产环境实时监测,农作物长势等农情信息精准获取,农田远程自动化灌溉。”养殖基地技术总监潘求安说。
系统建起来了,绝非一劳永逸。真正发挥效益,还需要借助外力。
“我们与园区的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等科研机构有合作。一旦系统发出警报,我们会邀请专家过来会诊。”姜涛说,去年5月份虾稻田里氯含量超标,系统发出红色警报,化验确认后,试验站水产专家**立即撒微生物制剂,问题很快得到解决,避免了损失。“现在科技专家就在身边,不仅可以解决疑难杂症,还能帮助我们使用新技术、新品种,我们对提升亩均效益充满信心。去年我们做到了1600多万元,平均每亩1万元,今年会更高!”
农业要振兴,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。近年来,合肥农高区充分发挥入驻大院、大所、大企人才科技装备优势,大力开展科技服务模式创新,让众多农户挑上了“金扁担”。
“围绕园区和庐江农业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发展,我们组建了优质稻麦、特色蔬果、特种水产、名优茶、健康畜禽、农产品加工等六个产业联盟,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、示范、推广。”合肥农高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产业联盟每年开展培训交流活动50余次,培育创新人才200多名,新型职业农民200多名,农村乡土人才700多名。
与此同时,大院、大所选调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,在合肥农高区建立专家工作站(室),采取长跑短驻的方式,服务园区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
“我们还以现代农业企业为依托,组建现代农业服务公司,建立了全程托管式、承包式、订单式等新型服务模式。”合肥农高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园区内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、测土配方施肥、耕种收等主要生产环节,基本实现了社会化服务全覆盖,生产效率、服务水平大幅提高,每年为企业、农户亩均节本增效200元以上。
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。建成肥西县、长丰县两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,获批庐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;“智能育种加速器”项目进入实施环节;“合肥智慧农业谷”完成农业传感器中心等六大平台建设;选派1290名科技特派员对全市1137个行政村实行一对一科技服务全覆盖;累计推广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装备503个,培训农户35669人……2022年,我市狠抓“农业创新平台建设”和“科技特派员工作”两大关键要素,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盈枝。
创新驱动发展,科技赋能行业。“围绕科技特派员、创新平台建设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,今年我们将持续、精准发力,为实施‘两强一增’行动、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。”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70%。
“我们还将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,力争科技特派员达1300名以上,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达160家以上。”该负责人介绍。(华新红)